内网登录|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立足课堂,研学相长——盛小青新北区名教师成长营第15次集中研训活动
发布时间:2020-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盛小青

立足课堂,研学相长——盛小青新北区名教师成长营第15次集中研训活动

  寒风阵阵、阴雨绵绵,2020年11月25日,新北区“盛小青名教师成长营”全体营员在领衔人盛小青主任的带领下,齐聚内外兼修、推贤乐善的飞龙中学,一起参加由潘建明校长引领的常州市自觉数学教育高端成长工作室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分为教学展示、成员评课、专题讲座3个环节。

第一环节:基于自觉学习视角的研究课课堂展示

三位老师进行了课堂展示:常州市丽华中学丁一青老师的《二次函数》,新北区实验中学何科俊老师的《正弦余弦》,武进区雪堰中学杨翠芹老师的《线段射线直线》。

第二环节:研究课营员评课交流

新北实验中学 陈洁

  有幸再次参与潘大师的高端成长工作室,首先听了丁老师的《二次函数》,佩服于丁老师临危不惧,处事不惊的淡定,虽然设备出了各种状况,但是丝毫不受到任何影响,丁老师课堂语言简洁,教学基本功很到位。采用了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各个小问,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降低难度。考虑到学生在作业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错题的辨析,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让我也很受用。何老师执教的《正弦,余弦》,也更是精彩呈现。何老师用娴熟的几何画板,给我们展现了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关系,更加的生动形象,也很好地体现了形与数之间的联系。何老师很注重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层层递进,逐渐深入。自觉探究,思索归纳,自觉应用,自觉拓展,板块清晰,在整个过程中,应用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杨老师的《线段,射线,直线》的引入适合学生的认知方式,让学生从积极参与走向有效参与,学生思维活跃,思维流量大。在整个过程中,杨老师注重对前经验的唤醒,注重讲练结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学生搭建认知的脚手架,让学生能化险为夷,顺利进入下个环节。通过本节课,我还领悟到了对于数学起始课的重要性,一定要规范用语,规范书写,不要忘记“戴帽子”!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钱程

  一、听课感受:今天上午在工作室听了三节精彩的展示课,下面我就对何科俊老师上的《正弦、余弦》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本节课的亮点:1、复习引入,构建知识体系。本节课以“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为引入问题,带领学生全面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构建了完成的直角三角形知识体系;2、几何画板展示,增加课堂的灵动性。何老师利用几何画板,围绕本节课,运用动态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确定时,它的三角形函数值也确定;3、运用类比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中何老师先带领学生探究了正弦函数,然后放手给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探究余弦函数,学生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课堂中渗透了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4、环节紧凑,语言精练。何老师课堂设计花了心思,课堂中语言精练点评到位,充分体现了深厚的数学功底,精妙的语言不断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发展数学思维,掌握数学知识;5、板书设计精妙。何老师的板书不仅呈现了本节课的知识,还呈现了方法,并完整体现了直角三角形得知识体现,构建了三角形函数的关系,从板书中就可以看到这节课的重难点。总之,这节课的亮点很多,也值得我去不断学习和体会。

飞龙中学 霍达

  一、今天有幸听了几位老师的公开课,每位老师的课都有自己的特色,真的是受益匪浅。何老师的《正弦,余弦》,非常的精彩,即便是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回味无穷。首先就是几何画板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ppt授课方式,在呈现边之比与角度关系的时候,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另外,何老师的课重视概念生成的过程,在探究正弦函数的时候先是带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探究,用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带领学生用演绎推理去证明。接下来在探究余弦函数的时候则是用类比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舍得给时间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的过程,这点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的。

滨江中学 李莉

  今天听了三节非常精彩的概念课,感触很多。杨老师的《线段、射线、直线》一课可谓视觉盛宴,上课前杨老师播放了短视频《大美中国——常州》,展现常州的文化。接着以满天繁星来引入三线,丰富的图片,精练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前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未知领域。本节课板块清晰,细节处理到位,根据生活经验和小游戏,让学生猜想结论,再以几何画板直观演示,来验证结论成立,课堂活动丰富,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生成。学生画图出错时,杨老师很耐心地继续让学生本人读题纠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有意识地警示其他学生进行内化,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来看,处处体现了杨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自觉拓展板块,处处体现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同时整节课也渗透了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滨江中学 洪瑶

  一、今天有幸聆听了潘校长工作室三位老师的示范课,丁一清老师年轻有为,“临危不惧”,展现了超高的教学素养;何科俊老师借助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细致到位,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板书设计精心、精美,课堂效果佳,是我们需要追求的目标;杨翠芹老师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课前视频的选取,将德育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提升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星空的设计,营造一种“浪漫”的情调,两颗星星之间互相发射信号,从而引出本课主题:线段、射线、直线。整节课内容丰富,环节清晰,学生参与度高,通过不同形式的学生活动,将一堂概念课上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杨老师的语言也很有亲和力,虽然过程中会带有一些语气词,但作为学生听来可能更有亲切感,也带有更多的人文关怀。

河海实验学校 周叶

  一、听课感受:何老师的《正弦余弦》是一节师生互动好、教师有激情的课。教师讲解清楚,透彻,由于教师的亲和力大,学生积极性调动得较充分,感觉到课堂的一种和谐的氛围。有老师认为,用三角形面积法证明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够更好地进行定理应用的例题讲解;有老师认为,定理证明的几种应该都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好掌握定理的形成过程,这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老师认为,定理讲解就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班级可以更深入去挖掘一下,拓展学生思维,反之,不提倡讲得太多;有老师认为,定理推导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类比等。本节课何老师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数学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于学生的引导,对于课堂的把控,对于问题的讲解以及多媒体的运用,都能行云流水。

罗溪中学 王观涛

  一、今天参加了我们成长营第15次教研活动,同时本次活动又联合了潘校高端工作室的活动。上午三位授课老师精彩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杨翠芹老师带来的《线段、射线、直线》这节课,这是七年级的内容,同时也是小学里学生都已经接触过的知识,相对来说这些知识点很简单,我之前觉得很难有什么亮点。结果这节课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课堂,首先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多次进行学生板演,从学生的积极参与走向了有效参与,把握住了学生的思维流量。其次用常州宣传片来进行课堂的引入,体现出了教未始,情先至的教育理念。最后用一个小游戏将课堂的气氛带入了高潮,看出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教学的多维性,展示了教、学、评、情的统一。

 薛家中学 张宇蕾

  一、听课感受:今日有幸再次参加潘校长的高端成长工作室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的三节各有特色的示范课。下面就丁老师的《二次函数》谈谈自己的感受。丁老师在突发情况下仍能够镇定自若的将整堂课流畅地上完,让我心生敬佩。对新课的引入从复习已学的函数相关知识入手,通过生活实际改编的应用题列表达式,涉及了一次函数和要学的二次函数。这一部分个人认为前面复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在应用题中涉及到这些函数的表达式。丁老师让学生通过类比一次函数,比较多个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特点,让学生总结得出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和一般形式,进行了有效的类比教学。二次函数的判断让学生及时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形式进行了巩固。丁老师又通过几道关于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并且注意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总结。整节课流畅严谨,环环相扣,所选例题与实际联系充分。

 实验中学 季红

  一、听课感受:杨翠芹老师的《线段、射线、直线》从分享一段介绍常州的纪录片开始,引发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共鸣。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自觉感悟、自觉巩固和自觉拓展三个环节,讲解注重细节,知识点清晰透彻。课堂中杨老师重视学生的体悟,从让学生画一画,直观感受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到设置小游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这两个基本事实。相信这样的教学环节一定是让学生难忘的,是高效的,这也体现了具身教学的优势。结合潘校对本课堂中一个情境选取的点评,让我意识到课堂中的每一个情境都要斟酌,因为情境的信度直接影响教学的严谨性。所以在引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基本事实时,应选取更为匹配的生活情境。

龙城小学 贺妍颖

  一、今天,杨翠芹教授的《线段、射线、直线》一课让我印象深刻。这节课是对小学知识的补充与延伸,杨老师利用星空主题作为导入,浪漫而又唯美,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作为一个点,引导学生比较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点。通过“起立”这个小游戏,在教室里直观呈现本节课所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空间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融入课堂,提升课堂参与度。学生有了探究的过程与实践的基础,再回归考题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吕墅中学 曹燕

  何科俊老师的正弦余弦课总体思路非常清晰,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探究,得到正弦余弦的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余弦环节,何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余弦定义。课堂气氛活跃。一节课下来,我认为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概念并且做出区分。何老师的课件也是精心制作,图形动态变化,运动的过程加深学生理解,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整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更多学生有效思考。老师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提问及时,适当追问,教态亲和,大方,体现了何老师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底。

飞龙中学 齐立华

  一、今天上午听了3位老师的公开课,真是各有千秋、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何科俊老师的《正弦、余弦》,他打破传统的静态教学,通过几何画板,直接呈现出正弦、余弦随角度变化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正弦、余弦值只有角度的大小有关;在教学中,也实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到了正弦的概念以及相关性质,让学生类比正弦的探究过程自主探究余弦及其性质,真正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孟河中学 莫桑

  1.课堂点评:今天有幸学习了3位老师的课堂,收获颇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老师的《线段 射线 直线》这节课。首先杨老师的语态亲切,教态自然,上课的环节流畅并且层层递进。这节课的开头,杨老师播放了一段常州的宣传视频,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杨老师在课程中间设置了一个游戏环节,并将所学知识穿插在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讲解本节课的重点时,杨老师语言精练却又能做到讲解到位。当学生上黑板演示出错时,杨老师舍得给这位学生时间再把题读一读并且让他上黑板把自己的错误纠正过来。最后,在找规律数线段的题目中,杨老师改变了我们常用的例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很自然地找到其中规律,做到让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所收获。

实验中学 史琦

  一、今天听了杨翠芹老师的《线段、射线、直线》。课堂的亮点很多,尤其是学生活动形式多样,且活动效果非常好,真正做到了从“积极参与”到“有效参与”。传统的“离身教学”更多着重教师的表叙和传授,而学生如果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感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会更好。杨老师在这里就很注意这一点,她设计的“学生站队表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小游戏,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概念的生成,这种“具身教学”,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薛家中学 陆小莉

  何科俊何老师的课是一节非常优秀的随堂课,立足于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学会新技能。何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侃侃而谈,课堂上非常关注学生,发现学生学习有困难,就再次提醒,讲解也非常到位。何老师关注整个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不是一味灌输,通过各种有效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步得到结论,整个过程非常流畅。何老师通过一起探究正弦的定义,再由学生互相讨论,类比得到余弦的定义。学生参与课堂中来,也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地更加深刻。

IMG_20201125_104621.jpg


第三环节:数学思想、数学习惯专题讲座

IMG_20201125_134304.jpg

 新北实验中学 陈洁

  盛主任的讲座《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策略》,让我听后醍醐灌顶,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谈何成绩呢。而数学中读题,审题的习惯培养,又是所有学习习惯的基础,不仅适用于数学学科,对其他学科也发挥着正迁移的作用。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失分现象,大多数都与学生的读题,审题有关。题目过长,数量关系过于复杂;没有圈点分析关键词句,没有好好领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不等关系,或者没有深入分析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都会造成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圈点勾画,抓关键词句;数形结合,主动构图;好好分析内在关系,进行必要联想;灵活运用有效结论,不乱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求所谓的高效课堂。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钱程

  下午聆听了领衔人盛小青老师的《读题审题习惯及课堂学习中知识有意义建构学习的习惯培养策略》的讲座,收获和启发很大。盛老师结合中学生数学读题审题中的一些问题,总结了许多读题审题习惯培养的策略,对我们老师的教学实践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许多时候,我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盛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在教学中营造读题审题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学习和内化讲座中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飞龙中学 霍达

  讲座心得:今天盛主任的讲座《读题审题习惯及课堂学习中知识有意义建构学习的习惯培养策略》非常的接地气,反应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真实情况。盛主任从对习惯的解读、对读题审题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基于学生经验和认知水平,培养课堂知识建构习惯这三大块进行详细深入的解读。把理论和具体的实例相结合,深度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读题审题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可以利用盛主任讲座中提到的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引导学生学数学的“转化能力”,把教材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配套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坚持数形结合,培养他们读题审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滨江中学 李莉

  讲座心得:听了盛老师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策略》讲座,感悟很多。盛老师先从日常教学和作业中,分析了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学习习惯不好,读题审题能力较弱。接着以方案问题和旋转中的动点问题为例,论证审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再从培养学生能力,追求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等六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教会我们如何去实践,去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同时促进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以真正落实。 

  滨江中学 洪瑶

  下午盛主任就《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策略》进行座谈,重点突出学生读题审题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的相关策略,在中考数学卷面字数有望增加,阅读量加大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盛主任从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要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除了掌握学科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实现正向迁移,有效转化问题,准确建立学科模型。同时审题能力也是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能力,我们在实施培养策略的时候,还要关注学生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指导,如题中除了注意一些关键词的表述,还会有一些解题思路的提示,2018年常州中考第26题,题干中在提到算两次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后面出现了一个括号,意在引例,同时也是下面三小问的解题思路。除了培养学生做题时的读题审题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有意识的增加阅读环节,如课本中的“读一读”、“阅读”,充分利用材料,拓展的同时培养阅读和归纳的能力。 

  河海实验学校 周叶

  讲座感受:下午聆听了领衔人盛小青老师的《读题审题习惯及课堂学习中知识有意义建构学习的习惯培养策略》的讲座,受益匪浅。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数学学科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条件,需要培养的习惯着实不少。我们平时也应该关注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罗溪中学 王观涛

  讲座心得:下午聆听了盛小青主任关于《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讲座,题目并没有很高大上的感觉,完全是基于平时教学的需要,发现平时教学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几点思考。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关注这些,然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盛主任其中讲到审题的习惯,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不是由于智力的缺陷,学生智力水平差异不大,大部分是因为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当,方法的问题,时间花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作为数学老师,不能仅仅是教数学,而应该是轻在教,重在育。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了方法,学习习惯都培养好了,那后面就变得很简单了。方法对了,每天付出的辛苦才能量变产生质变,我们老师才能静待花开。

 

  薛家中学 张宇蕾

  讲座心得:下午聆听了领衔人盛小青老师的《读题审题习惯及课堂学习中知识有意义建构学习的习惯培养策略》的讲座。日常教学中,我们有很多学生上课一听就懂,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做题各种神脑回路,稍微一点拨,或者让他重新再做一遍又会得到正确答案。每次考试都会听到一片怨声载道,唉声叹气为什么当时做题没有看到题目要求等等为自己的错误找的借口。这些都应归结于学生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没有及时巩固的习惯,更是对到手题目没有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稍复杂的题目到手粗略看完,思路全无,无从下手。而考试的数学在阅读量上的占比越来越大,有效地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盛主任通过实例和理论的结合分析了审题读题能力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分析了该能力的培养方向和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并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会思想方法,遇事能自力更生,自己解决。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多花心思和时间细细琢磨,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中学 季红

  讲座感受:今天下午聆听了盛小青老师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讲座,感受颇深。学生做一样的题目,为什么差异那么大?除了掌握知识的差异,还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审题,学困生往往在审题这个环节就出现很大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审题能力呢?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以下这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并引导学生数学的“转化能力”,把材料中的文字语音转化为配套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时间原因,缩短了读题的时间,大多是由教师分析条件得相关结论。其实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该让学生去分析,去联想题目中的这句话与哪个数学知识有联系,让学生的思维发散。而教师的作用则是起引导的作用,比如当题目条件难于理解时,教师就该设置合理梯度,利用问题串,促进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龙城小学 贺妍颖

  领衔人盛小青老师关于《读题审题习惯及课堂学习中知识有意义建构学习的习惯培养策略》讲座打开了我的新世界。习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的养成同样也是体育学科需要不断探寻的。体育学困生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使他们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这一类学生往往没有好的玩伴,没有热爱的体育项目。然而,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吕墅中学 曹燕

  下午聆听了盛老师的讲座,盛老师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策略中,提到习惯是经过反复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中学生因为读题审题习惯差,不能正确转化问题中的语言,没有点圈勾画的习惯导致不能解决问题。提到要从作业的评价环节培养学生读题审题能力,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利用互批面批小组批改作业,让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要挖掘学生的潜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在设置问题时,要设置合理梯度,让学生把数学问题分解成有层次的若干个小问题串,层层递进。告诉学生在审题时,要慢精细透,循序渐进。在平时的反馈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做到提优补差。 

  飞龙中学 齐立华

  领衔人盛小青老师关于《读题审题习惯及课堂学习中知识有意义建构学习的习惯培养策略》讲座打开了我对学生能力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代替学生今天题目的解读与分析,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审题、读题能力的培养,而省题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做题的效果、从更加深远的角度来看,读题、省题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数学建模能力产生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省题、读题能力的培养。

  孟河中学 莫桑

  领衔人盛小青老师关于《读题审题习惯及课堂学习中知识有意义建构学习的习惯培养策略》讲座让我对数学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课堂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读题审题的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学习来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老师平常在课堂中的一个小的行为方式:比如老师读题变成学生自己读题审题,就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盛主任在讲座中通过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必要性以及措施,从根源分析了学困生的原因。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学生引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大门,学生才能刚好的自主学习,否则,教师教起来感觉没效果,学生学起来感觉不得其法。

  实验中学 史琦

  今天盛主任的讲座,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及时雨。两个月下来,初一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距已然拉开很大。我也经常头疼于“学困生”的学习和作业情况,也不知道应该怎样苏帮助他们。盛老师这里帮我们指出来,要从他们的学习习惯抓起,细到如何读题目,怎么读,那些字词需要重点划下来,怎么解读这些条件,如何化归为熟悉的问题。同时,这对老师的教学和指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过程中,要设置有效的问题串,给学生铺好通往真理的台阶,在每一次的教学中带着他们做好审题,分析问题,在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通过研讨,相信成长营的老师们对自觉教育和数学习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老师们能够将所收获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不断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