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立足课堂,教学相长
“齐贤杯”数学组青年教师赛课报道
发布时间:2020-12-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齐立华

  12月16日、17日,数学组9位位青年老师参加了校第三届“齐贤杯”赛课活动。参赛老师们分为A、B两组,A组参赛课题是七年级《6.1线段、射线、直线》、B组参赛课题是八年级《6.2一次函数》,参赛老师们围绕各自课题同题异构,充分采用多媒体手段,以高效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他们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他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整个参赛过程中无不彰显出我校青年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给评委留下来深刻地印象。

  A组张浩天老师, 教学目标设定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也比较流畅,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并会画线段、射线、直线。这堂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与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时间,鼓励他们小组讨论与互帮互纠,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表达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一直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始终贯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从刚开始的引入课题,到最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生活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png

  A组毛雨婷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引出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可得到一条线断的描述性定义,并告诉学生什么是端点,指出线段有两个端点,指出怎样表示一条线段,(出示课件)。在认识直线上,用图示与语言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引出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的直线概念,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无限延长就是好长,好长,长得无止境的意思。怎样用图形表示直线,出示课件。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出直线没有端点,不可以度量的特点。在认识射线上,通过观察,引出射线的概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区分三者的关系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组刘宽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让学生先通过回忆小学的知识,过渡到三线的表示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体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比如,在直线的形成与认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三线的空间,这里揭示出隐藏在数学教材背后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以后知识的自然沟通。

  A组齐立华老师,从璀璨的星空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深刻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进行线段、射线、直线的再认;通过引入两条线段,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意识到命名线段、射线、直线的重要性,从而进行线段、射线、直线的命名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和直线的两种、射线的一种表示方式。讲授之后,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巩固。第二步通过学生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两个基本事实,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生成。由于时间关系,第三部分拓展内容只做了引导,让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B组邵凯月老师,内容安排基本合理,通过生活中5个实例,学生在探究性的活动后,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接着通过练习,辨别一次函数,明确k和b,再次通过两个例题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最后是关于结合生活实例的例题和相关的两个练习,总结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组交流、归纳等环节较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5.png


  B组华家静老师: 基于学生刚接触一次函数,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表达的能力不强。所以本节课一开始从一个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入,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细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每一个变化,努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和引导。以“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进行知识的横纵联系,抽象概括,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在习题演练中巩固概念,理解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学科的信心。

  B组李钱芳老师:一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变量关系最为简单的一个模型。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加油问题,电话的付费问题以及销售利润问题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一次函数关系,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几个生活中的实例列出函数关系式和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引学生归纳,总结,发现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形式上总结出一次函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与区别,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培养数学能力。

  B组周叶州老师: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两个实例,学生在探究性的活动后,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接着通过练习,辨别一次函数,再通过练习写解析式,最后是关于一个结合生活实例的例题和相关的两个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讲授与学生自主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B组郎丽丽老师:在例题的选取上,例1由浅入深,强化概念,例2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然后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课堂气氛,做到全员参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强化了重点,内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最后警句的出现让学生从数学中看到了哲理,感受数学的奇妙。

                                                                                                                                     (撰稿:齐立华    摄影:孙学闯    审核:陆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