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工业之旅——纺织里的红色寻“常”故事
---记飞龙中学暑期社区活动
发布时间:2023-07-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何曙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纺织机长什么样呢?7月1日上午,飞龙中学三十余位学生跟随秦岭社区志愿者,来到常州纺织博物馆深入了解常州纺织业的发展史。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视野的是一幅巨型艺术品绒绣——弘阳1936全景鸟瞰图,这是我国室内最大纤维艺术壁挂装置之一。据介绍,整幅作品长10米、高3米,采用羊毛、羊毛混纺和棉线等材料,光毛线耗材高达1500余团,重100余公斤,由15位专业人员历时半年完成。一走进科普馆,两面巨大的红蓝织线装置,瞬间将参观者们带入纺织的经纬之间。线条的光影与色彩叠加,极具时尚感,成为该博物馆的网红打卡点。
科普馆演绎纺织的千年文化,浓缩了从古至今纺织行业的兴衰史。在展厅里展示着一台宋代立织机的复原品。“说起古代的织机,大家通过影视剧大多了解到的是那种大型的斜织机,很少有博物馆会有这种踏板立织机。”陆静娴介绍说,“我们通过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1:1的还原了立织机。这种立机子具有占地面积小,机构简单,容易制造等特点,多用于织制结构简单的毛、麻、棉等大众化织品。”馆内还有部分手作体验区:中国结、传统旗袍的盘扣、小型织布机体验等,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纺织的魅力。
本次活动,飞龙学子们有机会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课堂,了解常州纺织发展史,既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也让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