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初夏刚至,新北区飞龙中学就迎来了新北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四校联合教研活动。实验、龙城、飞龙、薛家四校的老师齐聚,不仅促进了彼此的交流,更是提升了老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语文教研活动
七年级
2024年5月16日,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四校在飞龙中学进行了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飞龙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组织,四校初一语文教师参加。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课堂教学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飞龙中学张雯馨老师与薛家中学陶丽萍老师对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紫藤萝瀑布》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共上一堂课,形成教学上教师特色的各自绽放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多个老师评课;备课组长陈述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构思,总结点评。
张雯馨老师根据七年级学生学情对《紫藤萝瀑布》一文进行相应的语文教学,以“紫藤萝花语”为主线任务,紫藤花的外形与内涵为提示,对文章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的教学,从紫藤花外在形状颜色到体现的精神内涵,层层深入,以个人诵读为特色,将背景资料与课文内容完美衔接。课堂中一大的亮点就是学案链接资料的引入,渲染课堂氛围,使学生跨越时间,调动情感产生精神共鸣。
陶丽萍老师以朗读为教学方式,将朗读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悟作者情感。通过以问促思,对课文进行引导分析,让学生边诵读边思考,对课文描写对象、角度、手法进行分析,在内容讲解中适时引入课文写作背景,升华主题。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教学结束后,听课教师们对两位老师的教学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各抒己见,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做了深度分析。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钻研。本次教研,七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于钻研,对于学习的热情也正如这初夏的艳阳。
八年级
5月17日上午,八年级语文组的四校联合教研活动开始了。本次执教教师分别是飞龙中学的张小乐老师,龙城中学的曾祥艳老师。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带着同学和听课们走进《登勃朗峰》,感受文字的魅力。张小乐老师的课堂氛围热烈,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走进了文字中。曾祥艳老师颇具大家风范,课堂节奏不疾不徐,引导学生很有方法。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是精彩满满,让听课老师收获多多。
两节课后,听课老师们齐聚教师阅览室进行评课。张小乐和曾祥艳两位老师分别说了自己的备课过程和设计理念,从中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示。老师们各抒己见,通过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生发教育智慧。
数学教研活动
七年级
飞龙中学的李羽中老师和薛家中学的冷周宇老师开设了《证明(1)》的集团四校交流课:
李老师通过活动一、活动二两组图片的观察,进而引发学生明白“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通过探究感受认识事物是经过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通过操作实验有误差让学生感受到证明的必要性,再通过活动三、四让学生知道检验正确结论可以计算说理和几何说理,检验错误结论可以举反例,最后通过板书示意图让学生明白观察-猜想-验证-证明-再观察是一个闭环,数学的进步就是在这个不断反复摸索的过程!
冷老师通过观察图片等活动,让学生感悟眼见不一定为实,观察、猜想也未必可靠,还需要合理的证明;在操作实验中,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的拼图,多次尝试拼接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悟实验、观察、操作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但有时是不深入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进一步感受到合理证明(举反例、代数运算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两位老师板书工整,语言精炼,非常有亲和力,个人教学素养高,课前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和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板块清晰,合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环环相扣,过度自然,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
八年级
缪飞老师,钱程老师以八年级下册的《反比例函数面积问题》为课题开展同课异构,以精彩纷呈的课堂共同演绎了他们对落实学科素养的理解。
首先由缪飞老师,他由反比例函数中基本矩形和直角三角形面积引入,再进行一系列的变式。结合前面的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解答并展示,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学生参与度较高。
第二节课,由钱程老师执教《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钱老师将数形结合思想贯穿整个堂课,引导学生如何构建数学模型,一步一步带领学生尽情的遨游在反比例函数面积问题的世界里。例题之后,进行变式训练,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剖析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问答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生长思维。
听课老师们边听课边思考,收获满满。会后,在场老师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有意义、有价值,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磨一节课的教学通一类课的教学,以研促教,教学相长。通过本次活动,全体数学老师互学互鉴、共同成长,教者有所得,听者有所悟,学者有所长。
英语教研活动
七年级
七年级开设的是第七单元Task写作课。第一节课王珉烨老师运用张桂梅老师的视频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张桂梅老师身上的品质,运用AI视频创设Daniel获青年奖并写一封推荐信的情景,贯穿整节课,体现了主题意义的情景教学原则。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过渡自然,重难点突出。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不仅能了解推荐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素,并且体现了育人价值,有助于学生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发扬奉献精神。
第二节课陈安琪老师整节课以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人和奖项为导入,通过创设为评选最受欢迎学生奖写推荐信,带领学生学习推荐信的写作方法,拓展相关表达,借助丰富的小组活动形式,辅助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陈老师教态自然,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本节课深度体现了育人价值,让学生理解见贤思齐的重要性。
八年级
八年级开设的是第八单元Reading阅读课。第一节课由姚芳老师执教。姚老师先以瑞士的美丽景色为导入,引发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绿色瑞士为标题。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文章细节,帮助学生理解瑞士环境优良的原因。每个环节都有深度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环保意识。
第二节课是由龙城中学的姚丽芬老师执教。姚老师整堂课结构清晰,环环相扣。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瑞士环境保护的基本信息。通过梳理文本,分析文中三个举措并分析其背后的价值。根据现状,学生能提出改善环境的合理建议。同时培养了学生猜词、寻读等阅读技能。构建逻辑框架,基本形成环保意识。
物理教研活动
在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下,面对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渴望,“生活味、学科味、探究味”的“三味”课堂教学模式应然而生。在老师们不懈地探索下,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坚持“三味”为指导原则,努力创设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飞龙中学的徐清老师在教学一线已经默默奋斗了十多个年头,对“三味”课堂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理解,以我国的航母入海为抓手,翻开了同学们学习浮力的新篇章:巨大的钢铁堡垒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孔明灯飘飘然的上天了,是多么的有趣而有现实意义,让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去找到这些现象的本质。有趣的现象,巧妙的实验设计,在徐老师画龙点睛般的指导下,同学们慢慢的揭开了浮力的神秘面纱,认识到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原来是如此的聪明,更加体会到要学好物理亲力亲为的实验是如此的重要。
新北实验中学的祁嘉兴老师直接从体会浮力的小实验下手,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来消化重点难点,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较多,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历史教研活动
七年级
刘亚春老师深入浅出,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单元主题导入,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史料,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张栋霞老师以时事热点切入,语言生动流畅,充分调动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张老师还准备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八年级
宫燕燕老师以周恩来总理推动新中国外交事业为主线,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她围绕以独立自主的精神立于世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以求同存异的智慧影响世界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她运用情境教学法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体悟到周恩来总理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的贡献,用智慧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马心语老师以视频导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我国“外交天团”发出的中国声音。面对新中国外交出现的困局,马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破局、拓局。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学生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这次初夏的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四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更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四所学校将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撰稿:各教研组 摄影:各教研组 审核:孙学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