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城乡牵手:常州市第五轮徐锋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第九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锋

  2025年4月24日,常州市第五轮徐锋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第九次活动顺利开展。徐锋老师的《极地地区》在录播教室精彩呈现,课程以新闻“南极正在变绿”为切入点,通过三段情境视频串联“南极哪里绿了”“如何发现”“为何变绿”三大探究任务,学生结合地球仪、挂图及平板开展学习,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深度融合。

  “五线融合”结构化设计

  徐老师巧妙运用“五线融合”模型(素养线、知识线、任务线、问题线、情境线)构建课堂框架。以“南极变绿”新闻为情境线,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知识线)出发,通过任务线(视频分析、小组探究)探究环境变化成因,问题线(如“南极是否具备植物生长条件”)贯穿跨学科思维,最终指向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246CFC9A97BCE9BE55E812F947AE283F.jpg

  跨学科任务驱动深度学习

  课堂中,“什么是绿色植物”“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等问题将地理与生物学知识有机串联。学生通过分析南极气候数据(如低温、光照等),结合生物知识判断其环境适应性,强化了综合思维。

73D2293FB01BB6ADDD79F0E0E31A2F51.jpg

  生成式AI“豆包”创新应用

  徐老师两次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豆包”:首次用于学生模拟科学家生成南极生态变化分析报告,第二次则通过AI模拟不同气候情景对极地的影响。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还通过即时反馈优化了探究路径,展现了AI赋能课堂的实践价值。

89F73F6A25F060B0D087389CEA32321B.jpg

  评课环节获高度认可

  听课教师普遍认为,课程以“五线融合”实现了目标、活动与评价的系统化,跨学科任务设计启发性强,AI工具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范式。徐老师通过“做中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提供了鲜活案例。

5F4B05502431A2BF6F6BBC6E14AB497E.jpg

  本节公开课展现了我校教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创新力,也为“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